——2017年至2019年底,承接产业转移企业落地703家
人民日报
本报记者 何 勇 孙 超
2020-01-08 00:00
核心阅读
近年来,湖南衡阳发挥独特区位优势,高效利用本土资源,重点发展新兴产业,加快体制机制变革,拓展城市发展格局,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。
2017年至2019年底,衡阳市已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企业落地703家,新增企业主营收入163.58亿元。衡阳雁来有留意,纷至沓来的转移企业,为衡阳的转型发展注入了动力。
出广州,沿京广线北上,很快到了湖南衡阳。
每天72趟高铁,100分钟到广州。作为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,衡阳不断加大人才吸引力度、优化营商环境,承接产业转移企业数量逐年上升。
2013年,承接引进40家企业;2017年,承接引进154家;2017年至2019年底,衡阳市已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企业落地703家,新增企业主营收入163.58亿元。尤其是2018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,衡阳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,吸引大湾区企业落户。
截止到2018年底,衡阳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由几年前的41%上升到70%;1/4的工业税收来自承接产业转移企业。
曾经,“衡阳雁去无留意”。如今,群雁归来让“雁城”加速换道超车。
从卖出去到引进来
本土资源高效利用
年轻的企业掌门人阳帅,是在广东长大的衡阳人。阳帅的父亲当年凭借家乡的一抔瓷土,成功在佛山站稳脚跟。多年以后,他和父亲一起回到家乡,开始了一次全新的创业。
过去,来自衡阳市衡阳县界牌镇的瓷土,以“卖土的价格”,源源不断地送往南方,助力了沿海陶瓷产业的蓬勃发展。然而作为中国四大瓷泥产区的界牌,却日渐没落。
但不知不觉中,格局已变。阳帅回到家乡时,迎接他的是一个初具规模的界牌陶瓷工业园。这里不再是初级原料的产地,还布局谋划了原料精加工、日用陶瓷、卫生陶瓷等多门类的陶瓷产业链。
“原料运输费用在陶瓷产品的成本中比重很大,有了这样的产业基础,回到产地建厂,优势明显。”阳帅说,他与广东陶瓷错位竞争,在中式建材、仿古建筑陶瓷上集中发力。如今,一批批“秦砖汉瓦”正在装点周边省份的各大景点和庭院,界牌也因此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仿古建筑陶瓷生产基地。
界牌陶瓷工业园管委会主任邹连春说:“过去,界牌只有原材料粗加工企业,一年只有几百万元税收。如今园区瞄准产业转移需求,完善基础平台建设,已有18家规模以上企业落户园区,大部分是沿海产业转移而来,预计2019年全年税收将达到4000万元。”
从引一家到引一批
新兴产业集群发展
15岁就去深圳电子厂打工的陈名斌,2017年33岁时回到衡阳,身份已是湖南新融创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。2019年,这家以生产功能手机主板和平板电脑主板为主的企业,预计销售收入12亿元,产品全部出口非洲和东南亚地区。
陈名斌看上的正是家乡的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。“研发和销售还是在深圳,生产基地搬回来。我当天往返一点问题都没有。在综合保税区内,出口企业发展势头很好。”陈名斌说,“成本比深圳低很多。标准的工业厂房,免租三五年是这里的标配,人工成本至少低三成以上。”
消费电子产业,在曾经以煤、钢、机械、化工而闻名的老工业城市衡阳,日渐成长。
就在2019年11月,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与衡阳白沙洲工业园区、高新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协议,共同出资建设衡阳“智造谷”项目,未来将输出高端智能制造创新设备。
在白沙洲工业园区,聚集着富士康两家下属企业,一家为集团内部提供各类模具,一家主要为某世界知名企业代工生产电子书等产品,两家企业一年实现产值八九十亿元。
下属企业相关负责人说,模具工程师培养周期长,当地无法完全满足需求。2013年随着企业从深圳搬迁至衡阳的员工就有1000多人,日常生活、就学就医,都有困难;普通员工需求量大,招工也一度是个难题。当地政府在园区专门配套建了中小学,并积极协调保障用工,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。“看到企业用工和生活都有保障,这几年,越来越多的电子企业来到了衡阳。
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: www.cnaicao.com
中国艾草网官方网址: www.haoai123.com